GDP突破五万亿后上海靠招商蓄力…网友:优等生刚出考场又刷上题了
上海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5万亿的城市,2024年GDP增速预期为5%左右。
2.尽管外贸形势严峻,上海去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仍增长1.3%,连续9年正增长。
3.2023年,上海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超过5500家,法国、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外资增加明显。
4.为吸引企业和人才,上海各区推出专业招商服务,如杨浦区的300名招商服务专员和闵行的产业项目投资与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5.除此之外,上海招商圈子透露出“向内发力”和重视营造“氛围感”的信号,如嘉定区招商员积极推销北虹桥地段优势和专项发展资金政策。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这两天,“上海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5万亿的城市”消息一出,网友立马崩不住了。有人说,全班头部没有对手,只能刷新自己纪录。还有人把前几日上海发布的促进本市招商引资15条措施拿出来,感慨优等生就是刚出考场,又刷上题了。
2024年,大家都说上海是全国受国际经济格局影响蕞深的城市,但《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GDP增速——“5%左右”。都说外贸现在不好做,上海去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还涨了1.3%,连续9年正增长。都说现在外商都谨慎投资了,上海去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超过5500家,法国、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外资还增加明显。
GDP突破5万亿,站上一个新台阶,上海也丝毫不敢懈怠。岁末年初,总是夹杂着忙碌、兴奋、期待等多种情绪;这样的时节里,上海各区、街镇许多干部脑子里仍旧绷着一根弦——招商引资,新年开局就要起好步。
因为现阶段对上海来说,还有两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头部件事,稳住地位。虽说全球GDP超过5万亿的城市也就那么几个,但是5万亿和5万亿是不一样的。老牌金融城市伦敦,全副身家压在现代服务业上;被拿来比较蕞多的东京,尽管过去也有白色家电、汽车产业撑门面,现在也逐步走向单一产业结构。
上海不同。多年来不仅没有放弃制造业,反而坚持做大自己的蛋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更是达到 1.8 万亿元。相比之下,上海的5万亿,明显结构更健康、布局更有前瞻意义,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更强。毕竟,好学生是无法接受自己只有单科满分的,下一步依然还是要稳扎稳打。
第二件事,拉开身位。上海前脚“出考场”,立马就有人喊话其他城市了。要知道,北京2023年GDP总量已经达到了4.37万亿,跟上海“比分”咬得很紧。深圳虽然总量有差距,但增速相对较快。更何况,还有苏州等一干长三角兄弟你追我赶,跑得就快摸着深圳后脑勺了。上海岂能“骄傲”?新的一年,必然还要继续积蓄能量。
招商是政府深度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招商招得好,不光能推动地方的经济增长,还能增加财政收入、就业机会,同时让地方政府获得更大力度投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实力。
年初本市招商引资15条措施发布前后,徐汇、虹口、青浦、奉贤、金山,以及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发展区域,都已经围绕招商引资,开了一场场投资促进会、学习会、交流会,部署新工作,订立新目标。
虹口区投资促进大会,把深化基金招商、土地招商、场景招商、会展招商,列为今年的重点招商路径。去年,虹口实到外资增幅位居全市头部,引进90多家外资企业,囊括了全球排名前50班轮公司的三分之一。
青浦列出3张清单,一张是331个续建项目清单,一张是152个新开项目清单,一张是117个地块的储备项目清单。3张单子都列明了任务,要求是“颗粒归仓”。
前不久的松江区“两会”期间,热议话题就是创新招商模式。松江已经提出从机构编制上整合原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与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职能,成立松江区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实施项目“首谈负责制”,确保首个与企业洽谈的单位主体享受应有的考核激励。
浦东新区的做法也是先捋顺机制。去年成立的区投资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统筹全区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相关工作,并协助开展重大项目落地、重点企业服务、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和招商政策服务等具体事务。
此前,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各地不能再靠拼税收、搞内卷拉引企业了。从上海各区展现出来的核心“打法”看,致力于靠专业的招商服务来吸引企业和人才。
招商服务,不是一个新概念。蕞早浦东搞大开发的时候,上海就已经开始输出政府服务理念了。为了吸引头部金融企业、外资机构,一会儿给行长送“小白羊”,一会儿给外国老板送国画。在那个中国经济逐步对外开放的年代,招商服务蕞宝贵而无价的手法就是真诚。真诚带来确定性。
这些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经过了几轮磨合,如今地方政府要想打动一家好企业,纯靠所谓无微不至的关怀,或者超规的补贴返点,都不大可能了。大家看中的根本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长远的发展,你必须在买地、建厂、经营的方方面面,给出比市场机构还专业靠谱的建议,并且帮助找到解决方案,企业才有可能在这里安营扎寨。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都必须是五星级的。
上海不少区已经吃透这种趋势。去年底,杨浦区就储备培养好了一批持证上岗的“招商服务专员”。这300多名招商骨干来自区投促办、区科经委、区国资委及区属国企、园区等单位,基本都通过了严苛的招商人员能力测试,试题包括杨浦区情、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产业用地、工商注册、税收法规、人才政策等各方面。同样出去招商,你跟我谈税收,我跟你谈服务,你跟我比贴心,我跟你比专业。
闵行的专业队伍培养范围划得更大。全区16个与产业项目投资、管理工作相关的区级部门和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部分区属公司和园区公司的分管领导、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全体企服、招商专员,今年初全部参加产业项目投资与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培训也好,上课也罢,专业服务的核心在于办成事。前两年,松江企业宾时力精密模塑公司因为考虑进军医疗器械耗材和通信等板块,但老厂房产能不足了,老板就想把企业迁到其他地方去。结果松江当地先一步帮企业把新厂房看好了,而且为了避免新旧工厂转换影响订单,松江自己研究了一套项目联审制度,内部高效衔接,让企业当天就办了新营业执照。企业老总自己都没想到,从老厂房搬到新厂房,居然一天都没停工。
其实对企业来说,选址、换地方,那都是特别麻烦的事情,但有时候没办法,不腾挪,就没有发展,甚至就得面临存亡问题。而专业的招商服务就得用合法合规的路径,帮助企业丝滑完成过渡、谋求更大发展。当然,不止松江,现在上海很多区已经是这么做的了。
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上海的招商圈子还透露出两个特别的信号。一个是“向内发力”,另一个是重视营造“氛围感”。
去年一整个12月,嘉定区招商员都在“特种兵式”跑广州、深圳、郑州、南阳等国内城市,大力推销自己“北虹桥”的地段优势和同享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政策的好处。其中,小小一个新成路街道,在青岛、无锡、杭州、北京都设了驻外省市招商服务点位。
宝山盯紧展会。去年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办了3天,宝山淞南镇就把为期3天的招商会直接开到人家主场去了。许多高新企业前脚在会场交易成果,后脚就让跑到宝山的展位上看园区、聊政策了。
有人说这是连上海也开始卷了,跑到别的城市“抢生意”,这种观点似乎有些狭隘了。上海发力内地招商,并不一定意味着现在招商内卷化,恰恰是迎合了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
近年来国内诸多城市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下功夫,优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走向国际化,或者谋求与更高能级的行业大佬抱团取暖。这时,上海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自然会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与此同时,各地每年都有城市组团来上海,把上海培育的“小苗”移栽到本地养大,对上海这个经济中心城市来说,要充分发挥区域协调作用,为全国做出贡献。
这种企业流动,与其说是地区间的主观博弈,其实更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聚。所以看今年上海有的区招商,花大力气营造产业氛围,让企业和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相互的吸引作用。
闵行“大零号湾”是个典型的例子。前段时间,节卡机器人创新园区在“大零号湾”落成启用,将成为集机器人本体、零部件、机器人配套等产业链上下游于一体的未来园区。闵行的招商思路很清楚,先把产业规模做到百亿,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高端整机产品的龙头企业迁移过来,那么国内其他做机器人的市场主体,只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可能不往闵行靠拢。
松江九亭现在是上海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前段时间,九亭镇根据《松江区商业航天和空间信息产业卫星互联网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绘制产业图谱,初步形成了涵盖卫星制造、卫星运营、地面设备、卫星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并因此招来不少“潜力股”。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划重点”的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行业趋势,以及已经在上海出现的自动驾驶、5G、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超级应用场景,都有可能成为优质项目的培养皿,关键就看谁能把握住了。如果能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一定可以取得长远且实质性的成果。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