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传统产业转移研究
基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传统产业转移研究
作者:王云娜,任亚萍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 年第 20 期
摘要:近年来,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 业、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比重显著增大。上海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面临着传 统产业转移的问题。上海传统产业转移的核心空间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何处理好上海与长三 角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发挥上海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 059-02
一二三产业的比值大小及其变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高度化的关键指标,并 且与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城市而言,随着经济的发 展,头部、第二产业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头部、第二产业劳动力 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都是不断下降的,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 乎都是上升的,这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普遍规律。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 上海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稳步发展 头部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政策以来,第三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1999 年,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产业结构的比例为 50.8:47.4: 1.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 50%,达到 50.8%;2009 年三产构成为 59.4:39.9:0.7。从 上海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及现状来看(图 1),上海产业结构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1.第二产业始终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综观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和产 业结构的演变,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到 1999 年,第二产业在全市 GDP 所占的比重为 47.4%。比照 1990 年,已经下降了 17.3%,但就其比例来看,仍占据了上 海 GDP 将近一半[1]。
2.进入 21 世纪,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在徘徊中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02 年上海市第三 产业在达到 52.9%之后,出现了连续几年的下降。2003 年为 50.9%,比上年下降了两个百分
3.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传统行业在整个结构中的比重不断萎缩,以 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 2009 年,金融业、信息、房地 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六大行业占上海市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接近 40%。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居第三产业之首,占 10.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占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1%。房地产业加速发展,占上海 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0 年的 0.5%上升到 7.4%。信息服务、中介、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 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对上海产业结构现状和特征的分析,结合上海自身的资源条件及在全国特别是长三角 的地位作用,上海在“十二五”乃至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应按照“三二一”的产业发展顺序,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是一个行业众多、涵盖颇为宽泛的概念,其中 既包括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服务行业,也包括一些高附加值的技术型 的新兴产业。而上海应该着重发展那些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 相关的产业及新兴的技术含量高的第三产业。
上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是由上海在长三角所处的核心地位决定的。上海作为长三角的 中心城市,是区域产业高度、技术水准、装备水平蕞高的,所以上海的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必 然与周边地区保持一定的经济技术势差,有差异才有区域分工与合作;差异越大,区域分工与 合作关系就越明确,区域整体效益就越强。而一定的经济技术势差的取得,只有依赖于上海的 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只有依赖于上海始终保持“高人一等”的产业 技术等级。因此,上海在实现“四个中心”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必须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基础,大力发展原有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高、区域带动作用强的汽车、电子及通讯设备、 大型电站及机械成套设备、精品钢铁、精细化工、房地产等增长行业和航空、生物制药、新材 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其产业集中度及其在全国和长三角的市场份额,积极培育 服装、印刷、食品、装饰装潢、旅游工艺品等都市型工业,同时将一批已不适宜在上海发展的 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出去。在努力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 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上海在区域对外经济贸易中的窗口、枢纽、品牌作用[2]。上海应重视与 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转变观念,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优化产 业结构,提高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服务和辐射功能。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和空间结构演化的引擎,在自身承接全球先进产业的同时, 也必须将原有的传统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以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目前,上海市的产业高度
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差距是明显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差距更大;第 二产业比重偏高,而新兴制造业的差距更大。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制造业中心,这两种差 距的缩小都有赖于已丧失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成功地实现地域转移。
上海传统产业国内转移的主要空间是中西部地区,其中核心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 中上游地区。从历史上看,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地区历来就是一个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 融、人缘相亲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存在着“一枯俱枯、一荣俱荣”的密切经济深化关系和共同的 发展基础。同时,长江流域具有理想的产业梯度。沿下、中、上游不同空间的链接通道形成了 依次递减的空间渐变态势,为产业的传递提供了一个良好而完整的区域空间。再次,长江流域 具有良好的区域协作基础。自 1980 年代初陆大道学者提出中国 T 字型发展战略以来,长江流 域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协作日益紧密,尤其是 1990 年代初国家提出大力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 长江流域经济带后,长江流域的大规模分工和协作迅速展开,迄今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了 各种协作区和组织。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